时隔9年全国环境监测能手再比武,获胜者可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在10月22日开幕的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决赛上,来自全国各省、新疆建设兵团和军队的33支代表队、293人经过层层选拔之后,在南京进行最后的角逐。
此次大比武活动是时隔9年再次举办,比以往规模更大、规格更高、奖品更丰厚。参赛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3岁,参赛机构中近半数来自社会力量。据透露,最终获胜者将有机会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33支代表队近300人参加决赛
此次大比武活动全国共有来自各省、新疆建设兵团和军队的33支代表队、293人进入决赛。
据了解,各省范围内举办生态环境监测技能竞赛相对较多,比如湖南省每年举办相关比赛,至今已经办了13届。而全国范围内的比赛,自2010年举办第一届后,今年是时隔九年后第二次举办。
本届大比武活动由生态环境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六部委联合举办,为历史上最高规格。此外,除了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辐射监测系统、军队、社会监测机构、其他相关系统都派出了选手参赛。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大比武副总指挥蒋火华介绍,与第一届相比,第二届赛事主办部门更多、参与范围更广、赛事规模更大、奖项设置更丰厚。
据悉,本届大比武活动中,在理论考试之后举行的现场操作竞赛分为综合比武和专项比武两大部分。综合比武设置了水中高锰酸盐指数(容量法)、水中六价铬(光度法)、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便携气相色谱-质谱法)和土壤中pH(电位法)4个现场操作竞赛项目,涵盖水、空气、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专项比武设置了放射性核素识别、γ放射性核素活度定量测量、放射性表面污染的定量测量和水中铀定量测量4个现场操作竞赛项目,涵盖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相关环境监测。
获奖者可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这对技术人员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展示平台。”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分析室副主任、赛会现场操作竞赛管理组负责人袁懋说。
据了解,本届大比武活动的奖项与以往相比更加丰厚。在经过层层选拔之后,优胜者可以在各省优先申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巾帼建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有机会参与高技能领军人才和优秀产业技术紧缺人才出国(境)培训项目计划。
袁懋介绍,选拔和培养青年人才是本届大比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年轻化”也是参赛队伍的一大特色。参加决赛的293人平均年龄33岁,其中年龄最小的24岁,青年选手占比69.6%。
“很多技术人员平时在实验室的工作是默默无闻的,大比武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鼓励。”袁懋说。
已形成专业监测网络,社会机构从业人员超20万人
“环境美不美,是需要用数据说话的。”蒋火华说。而监测数据,需要专业的技术做支撑。比如,空气污染可以被直接感受到,但晴朗天气时的紫外线强度过高却很难被察觉。据袁懋介绍,要准确监测各项环境数据,需要建立全方位的监测网络,在有代表性的时间和空间节点进行测量,才能真实地反映环境质量。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目前已形成国家-省-市-县监测机构共3336个,监测人员约6万人;并形成涵盖大气、地表水、土壤、海洋、辐射、噪声等多个环境要素的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除了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力量也广泛参与到环境监测行业,目前社会监测机构已经超过3500多家,从业人员20余万人。参加此次比武的1390个机构、6198名专业技术人员中,社会化机构占比达到42%,社会化人员占比达到34%。
“社会机构若能在大比武中胜出,也意味着其专业性得到了认可。”袁懋说。
此前有西安、临汾两起环境监测造假案件被严肃查处。面对监测数据是否真实的质疑,袁懋介绍,目前正从“保真”“打假”两方面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质量,建立起多部门联动、“双随机”飞行检查、现场比对和体系核查等多种形式的监督管理机制。
据了解,对于公众关心的PM2.5、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部每年都编制发布《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进行信息公开。此外,也可通过空气质量网络发布平台、“空气质量发布”手机APP、微信“空气质量”小程序进行实时在线查询。
采写/摄影:南都见习记者 马嘉璐 发自南京
编辑:任国庆
- 上一篇:辽宁省生态环境厅结束首轮集中强化监督 启动第二轮集中强化监督 [2019/10/30]
- 下一篇: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召开工作情况通报会议 [2019/10/29]